报道:新闻1+1丨高考报志愿考虑哪些因素?大学转专业容易吗?
时间:2025-06-26 17:18:37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高考成绩能查了,志愿填报也近了。填报志愿,怎样才更科学?今年都有哪些新专业可以选择?专业越新就越应该报考吗?当高校转专业的门槛越来越低,究竟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而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现在选专业,还是未来转专业,心里那杆秤,最该衡量的又是什么?

新专业到底好不好?该不该报?有哪些共性的特点?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首先我们要了解新专业的特征:

第一个,是国家重大项目和相关建设需求的专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第二个,是新技术AI发展与相关的一些专业。

第三个,是社会服务业,包括养老服务,还有这些相关的需求,有这种市场需求它新设的一些专业。

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专业。我的建议是不要简单地去追新,新的29个专业在800多个专业当中,占的实际上是一个小比例。绝大多数考生没有必要报新专业,只有你自己有这种优势潜能,跟新的专业方向能够匹配的时候,你才去考虑,或者说需要考虑这些新专业;如果不匹配,那么我建议就不要去追这个新。

同一个专业名称在不同学校的理念、师资不同,如何结合学校、城市特色选择?

储朝晖:在报志愿所有的选项当中,所有因素当中,对于考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优势潜能,要了解自己的优势潜能在哪个方向。把自己的优势潜能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两个集合起来,然后同时要考虑相对长远的社会发展需求,而不是简单当下的或者明天的。因为你过后还在报考大学以后,还要有三四十年的职业生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每一个考生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看得长远一点。

转专业的大门越开越大是出于什么考虑,实际效果怎么样?

储朝晖:主要还是供求关系决定的。所谓供求关系,比方讲在教育部没有发这个文之前,我们中国科技大学是完全放开转专业的,其他少数高校也是这样。现在进入大学上学的学生数量,跟大学资源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很多高校有这个资源,能够让学生转专业,这是第一个讲供求关系。

第二,现在从高中进入大学的学生,对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真正的优势潜能知道的太少。他可能进入大学后,才发现我进的专业不是自己想学的,有这个需求。

我认为这两个需求是促进转专业这个门越开越大的主要原因。

学生可能会先选学校,进去再转专业,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储朝晖:这种有侥幸心理的学生或者家长,可能现实当中有,但是这会遇到一些问题,比方说,新高考是分学科组,根据你选课组的排名、分数的排名来录取,然后还有现在“专业+高校”这种报志愿的方式,事实上这个专业在很多高校都可以报志愿,现在可以报九十几个、一百多个,在这一轮筛选中,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事实上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仅仅想报一个好学校,然后再转专业,这个想法实现的可能性相对比较低,所以考生也不要有过多的想法。

大三转专业,学习的时间被压缩,未来专业能力会不会受到质疑?

储朝晖:从高校角度来说,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我认为这个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从学生角度来说,如果是你真正感兴趣的,你就会在很短时间学会,这个是一个基本的现象,如果是不感兴趣的,你可能花了很长时间也学不会。对于考生来说,我认为是要做出这样一个选择,就是到底哪个是你最感兴趣的,然后你如果是在大一、大二都没有选择成功的时候,你在大三做跨学科选择的时候,就要把握好跨度,你不能跨得太多,尽可能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能跨多少跨多少,因为后面涉及一个能不能毕业的问题。

在心仪的专业和好找工作的专业之间,该怎么选?

储朝晖:这就是外在和内在的关系,外在可能某个方向找工作很容易,如果你觉得这个方向,跟自己兴趣爱好是一致的,那就没有问题。我觉得有个基本原理,如果是你在自己有优势的方向,那么你在这一个行业排队,永远是排在前面;如果你在自己没有优势的方向,即便是很热门的、很简单的,你也是排在这个队伍的后面,你依然是得不到优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主要的要服从自己内在的东西。

标签:

最新
  • 报道:新闻1+1丨高考报志愿考虑哪些因素?大学转专业容易吗?

    高考成绩能查了,志愿填报也近了。填报志愿,怎样才更科学?今年都

  • 腻子怎么刮又快又平?刮腻子一般几天能干?

    腻子怎么刮又快又平?腻子刮得快又平的关键在于工具和技巧的配合。使

  • 毕业论文拥抱AI 边界如何定?

    正值2025年毕业季,关于论文AI率的讨论冲上热搜。一些高校在传统的

  • 中国—东盟经贸论坛暨第三届链博会推介会在吉隆坡举行

    中国—东盟经贸论坛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推

  • 复旦公布本科生招生计划,五大门类各20%,“老根”学科变化不大

    复旦大学今年本科生招生计划为3820人,较之2024年增加100人。值得一

  • 2025体育科普中国行首站活动举行 汪顺等名将走进校园

    据活动主办方消息,在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5月28日,科学有趣·

  • 2025广州餐博会开幕 展览面积达8万平方米

    2025第16届广州酒店餐饮业博览会&第16届广州国际餐饮食材展15日在穗

  • 金融政策多箭齐发稳市场稳预期

    降准又降息!金融政策多箭齐发。5月7日,国新办就一揽子金融政策支

  • 网约护士,居家就医新趋势

    自国家卫健委2019年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以来,一种新型护理

  • 2025上海(静安)世界咖啡文化节开幕 咖啡多元跨界带来消费新势能

    作为中国咖啡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上海凭借其国际化、快节奏、高包容

  • 国内国际双循环、供需两端发力 多部门出台方案激活消费市场“一池春水”

    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

  • 科研人员发现荷花香气主要来源于雄蕊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莲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团队和安徽师范大学团队

  • (经济观察)电信运营商接入DeepSeek影响几何?

    中新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三家电信运营商已全面接入

  • 碳路中国丨北疆内蒙古低碳生活探访记

    中新网呼和浩特2月20日电 题:北疆内蒙古低碳生活探访记中新网记者

  • 上海民企紧盯前沿科技 提升城市“科创浓度”

    新春伊始,不少上海民营企业家的日程表已经排满。多位上海民营企业

  • 雀巢2024年销售额914亿瑞士法郎 将加大投资以推动增长

    中国网财经2月13日讯(记者 陈琼)2月13日,雀巢集团发布2024年财报

  • 旅游
    • 长三角观察:新五年,县域如何起笔“创新协同”?-环球快看点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赓续文脉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风采|全球视讯

    • 中秋假期江苏多家博物馆延时开放 南京博物院在内

    • 全球最资讯丨日本北海道近海深夜发生地震 多地有震感